发布日期:2023-06-25 21:27:25

保卫黄河的创作背景意义保卫黄河创作背景及意义分析

本文目录

  1. 保卫黄河成立时间?
  2. 保卫黄河体现了时代精神?
  3. 保卫黄河和党有关系吗?
  4. 保卫黄河作者介绍?
  5. 保卫黄河属于歌唱祖国的吗?

保卫黄河成立时间?

1939年初,“抗演三队”渡过黄河,并在同年2月到延安。光未然受黄河汹涌澎湃气势的感染,

诗人从黄河的自然特点、黄河的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保卫黄河体现了时代精神?

体现了抗日战争时期的时代精神,你看一下其中的歌词就明白了。

风在吼,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 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保卫黄河和党有关系吗?

保卫黄河和党关系密切。它反映的是党领导人民开展的勇英的抗日战争。

保卫黄河作者介绍?

《保卫黄河》作者是冼星海。

冼星海,男,曾用名黄训、孔宇,1905年6月13日出生于澳门,祖籍广东番禺(现属广州市南沙区榄核镇),毕业于巴黎国立音乐学院,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

1926年1934年在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上海国立音专、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学习音乐。1938年谱写了《军民进行曲》《生产运动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作品。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5月赴苏联,为《延安与八路军》进行后期制作与配乐。1941年相继完成了《民族解放交响乐》《神圣之战》《满江红》《阿曼该尔达》和以中国古诗为题材的独唱曲。

保卫黄河属于歌唱祖国的吗?

不是。是歌唱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保卫祖国的决心。

《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由光未然、冼星海所创写成于中国抗日战争时期。

光未然受黄河汹涌澎湃气势的感染,创作出组诗《黄河吟》。到达延安后,出任鲁艺音乐系主任的冼星海,在“抗演三队”的新年晚会上,听到张光年朗诵的组诗《黄河吟》后,决定将它谱成歌曲,并请“抗演三队”的音乐组组长邬析零为他讲述渡过黄河时的所见所闻。邬析零向冼星海描绘了黄河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以及船夫呼着号子与惊涛骇浪搏斗的场面。这次交流后,冼星海仅用六天便创作出了该曲。

  • 保卫黄河的创作背景意义保卫黄河创作背景及意义分析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权威智知网